新闻中心
NEWS CENTER松林村五社隐藏着一处自然奇观——龙眼泉。这眼泉水,泉眼大如拳头,自然涌流,四季不干,仿佛是大自然赐予这片土地的一颗璀璨明珠。泉水清澈透亮,略带甜味,让人一尝难忘。泉下,一方水池静静守候,当泉水充盈至无法盛下时,便自然外流,滋养着周边的每一寸土地。
对于山民而言,水就是生命。他们依山取势,巧妙地利用龙眼泉的水资源,建起了若干个水凼。这些水凼环环相扣,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水循环系统。*个凼的水用来洗菜,洗过菜的水自然流入第二个凼,用以洗衣;之后,水再流入第三个更大的凼,作为养鱼池。养鱼过程中投入的饲料和鱼的粪便,为水质增添了天然的有机肥料。*,这些富含营养的水通过塑料小管,被接入山下一个个小型蓄水池,为花果提供充足的灌溉之源。
这种既无需机械动力,又能物尽其用的水循环系统,不仅省力省成本,更展现了山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。龙眼泉,这眼取之不尽的山泉水,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滋养着四周的土地和山民,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龙眼泉的形成,或许已无从考证。但人们如何利用这眼泉水,却在当地流传着一段佳话。明末清初,随着东大路(成都至重庆)的逐步繁荣,其支线山泉铺至中和场也开始有了商旅的足迹。他们在这里打尖歇息,以山泉解渴,洗去脸上的尘土和心中的劳倦。渐渐地,有人在此为商旅提供食宿,又有人盖起了一座小庙,庙中供奉的不是菩萨,而是这口泉眼——龙眼泉。不久后,旁边又出现了一座火神庙,*奉火神菩萨,祈求它发慈悲,不要滥用火权,确保龙眼泉四周永无火患,四季有泉。
岁月流转,东大路日渐萧条,龙泉山脉的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。山上其他地方的地下泉水纷纷干涸,唯独这龙眼泉依旧水量丰富、涌流不断。于是,从别处迁来的人家不断增多,逐渐形成了今天龙泉山脉中少见的山顶村庄。山民们深知这眼泉水的珍贵,他们珍爱世代为他们提供福荫的山泉,注重周围环境的保护。在栽花种果的同时,他们有计划地恢复山上的植被,让绿色慢慢覆盖山体,重现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火神庙已不复存在,但火神石却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,依然受到山民的敬奉。老君井乡,这个素有七山六沟之称的地方,不仅拥有开采井盐和天然气的遗迹、清代官员的深山行宫、影响深远的卧龙遗址、长松寺的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和人文遗址;更有着充满山村风土气息的农家乐和动人的民间传说。走到哪里,都能收获美不胜收的佳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而龙眼泉,作为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之水,将继续滋养着一方百姓,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