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NEWS CENTER龙泉山脉深处矗立着一座以徐家命名的山峰——徐家山。它的名字,源自明末清初时期,徐家祖先从遥远的湖广地区移民至此,伐树垦荒,筑屋而居,开启了这片土地的农耕文明。然而,徐家初来乍到,便面临着虎豹横行的险恶环境。据九十岁高龄的徐世锡老人回忆,徐家曾有一位少年不幸被虎吞噬,留下了一段令人心痛的往事。而一九五〇年金钱豹下山伤人害畜的事件,更是见证了当年龙泉山脉植被的繁茂与生态的多样性。
岁月流转徐家山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。从山巅俯瞰,虽然如今目力所及之处已是一片光秃,但想当年,这里曾是绿树成荫、生机盎然的仙境。在徐家山的不远处,有一块平地,那里曾是皇华寺的所在地。这座寺庙依山而建,三重大殿气势恢宏,是当地人的精神寄托。然而,清末的大地震让寺庙遭受重创,文革时期更是被彻底拆除,只剩下部分柱石和基足,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。
尽管如此徐家山并没有沉沦。随着时代的进步,山民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。机耕道的修建,让山上的水果能够便捷地运至山下,樱桃、桃子、李子、枇杷等水果成为了山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。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,砖墙预制板楼房逐渐取代了草房和土筑瓦盖的房子,山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。
面对生活的改善,山民们并未忘记过去的教训。他们深刻意识到生态破坏的严重性,对裸露的山坡充满了忧虑。四社的杨代祥老人谈及徐家山昔日的森林茂盛时,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。山民们已经行动起来,努力重建徐家山昔日的生态美景,让这座山峰重新焕发生机。
生态的变迁,徐家山还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记忆。依山势而建的战壕,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胡宗南为阻止解放军西进而挖掘的防御工事。这些战壕见证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也承载着山民们对和平的渴望与珍视。如今,虽然硝烟已经散去,但战壕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辨,成为徐家山独特的历史印记。